报告导读
报告在第二部分提出2019年要突出抓好九项重点工作。
第一项是“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,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”,报告从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”“促进园区转型发展”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”“提升创新支撑能力”4个方面作出了部署;
第二项是“持续扩大有效需求,进一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”,报告要求“稳定精准有效投资”“深挖消费需求潜力”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”;
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,进一步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”是第三项重点工作,报告从“提升农业综合效益”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”“强化银川都市圈龙头作用”3个方面作出了安排;
第四项是“持续决战脱贫攻坚,进一步推进精准稳定可持续脱贫”,就“集中攻坚深度贫困”“加快壮大扶贫产业”“巩固扩大脱贫成果”3个方面进行了部署;
第五项是“持续加强污染防治,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”,报告从“扎实抓好反馈问题整改”“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”“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”3个方面提出了要求。
今年重点工作
创新驱动
落实“巩固、增强、提升、畅通”八字方针,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区
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——
◎实施100个重点技改项目,开展500家规上企业对标工作
◎全面治理“散乱污”企业,依法加速出清“僵尸企业”
◎落实“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”实施意见
◎建成1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
◎助推小企业“升规上限”,设立专项奖励资金
促进园区转型发展——
◎优化园区功能配套,提升综合承载能力
◎让园区真正成为企业创富的聚集区、经济发展的主阵地
◎支持每市创建1个示范园区,抓好一批标杆企业、示范项目
◎重点推进宁东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
◎打造东西部合作共建园区的宁夏样本
激发市场主体活力——
◎降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和缴费基数
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、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
◎用好政策性纾困基金,精准支持困难企业渡过难关
◎保障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等方面的平等待遇
◎培养懂经营、会管理、善创新、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
提升创新支撑能力——
◎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互融共促产业创新和特色创新共同发力
◎出台高新产业和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,设立创新基金
◎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、科技“小巨人”企业20家
◎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
◎推行人才分类评价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
◎努力造就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
乡村振兴
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,促进区域优势互补、城乡融合发展
提升农业综合效益——
◎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◎3月底前完成“大棚房”清理整治
◎新建高标准农田96万亩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40万亩
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
◎培育乡村旅游、共享农庄、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
◎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6%和68%
改善农村人居环境——
◎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
◎建设美丽小城镇20个、美丽村庄100个、特色小镇12个
◎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
◎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、“厕所革命”和村容村貌提升
◎培育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、文明乡风
强化银川都市圈龙头作用——
◎加快城际快速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
◎清理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
◎支持固原推进生态城镇建设中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
◎建成一批市民公园、街头绿地、小微游园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.7%
◎推进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安家落户
扩大需求
坚持抓项目抓招商双管齐下、稳投资扩消费双轮驱动,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力支撑
稳定精准有效投资——
◎坚持投速投向投效并重
◎高起点谋划重大项目、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、高标准服务重点项目
◎办好2019年宁商大会,精准招商、园区招商、以商招商
◎改革招商引资考评办法注重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
深挖消费需求潜力——
◎培育信息服务、健身休闲等消费热点
◎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品牌化、标准化建设
◎服务业比重再提高1个百分点
◎推行“旅游+”模式,推广旅游惠民“一卡通”
◎做大做强中卫(西部)云基地等
防范化解重大风险——
◎落实“坚定、可控、有序、适度”工作要求
◎守住守好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
◎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
◎全面摸排重点企业风险
◎释放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
脱贫富民
不折不扣完成年度脱贫任务,原州、海原、同心、红寺堡4个县(区)脱贫摘帽、109个贫困村出列、10万人脱贫,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
集中攻坚深度贫困——
◎主攻“五县一片”和170个深度贫困村,集中力量,尽锐出战,坚决攻下硬任务
◎精准实施对特殊贫困群体的保障性扶贫措施
◎做实乡村结对帮扶,推动产业、劳务、人才等要素精准对接
◎加强中央单位和区市县三级定点扶贫
加快壮大扶贫产业——
◎落实“五个到户”
◎构建村村有脱贫产业、户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扶贫新格局
◎加强扶智扶志教育
◎激励更多贫困群众用勤劳双手彻底摘下“穷帽子”拔掉“穷根子”
巩固扩大脱贫成果——
◎严格脱贫退出程序标准,严防数字脱贫、指标脱贫
◎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
◎对已脱贫的贫困县、贫困村、贫困户摘帽不摘责任、 摘帽不摘政策、摘帽不摘帮扶
◎加大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力度
生态立区
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,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
扎实抓好反馈问题整改——
◎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、“一岗双责”压实主体责任
◎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
◎切实做到“四个不放过”
◎坚决杜绝敷衍整改、虚假整改、表面整改
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——
◎全面淘汰城市建成区不达标燃煤锅炉
◎从严管控施工扬尘,强力禁止秸秆焚烧
◎狠抓工业园区污水稳定达标排放
◎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
◎改进环境治理方式,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
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——
◎实施一批节能环保、清洁生产、循环经济项目
◎探索用能权、排污权交易
◎巩固贺兰山、六盘山、罗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果
◎推动建立市场化、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
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、自然保护区勘界定标
数说报告
● 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——
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0%
新增规上企业100家左右、产值超10亿元企业60家
实施园区低成本改造项目10个
全年再降实体经济成本80亿元以上
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.6%
●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——
2019年自治区确定重点项目80个
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
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%以上
全年接待游客增长10%以上
全年旅游收入增长12%以上
●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——
粮食产量稳定在360万吨以上
新增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各300家
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%
新改建农村公路900公里
城镇化率再提高1个百分点
● 持续决战脱贫攻坚——
4个县(区)脱贫摘帽
109个贫困村出列
10万人脱贫
主攻“五县一片”和170个深度贫困村
完成脱贫能力培训5万人
购买扶贫公益岗位3500个以上
● 持续加强污染防治——
黄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稳定在73.3%以上
完成营造林130万亩以上
治理荒漠化土地90万亩、水土流失800平方公里
森林覆盖率达到15.2%
精彩片段
三个一批
围绕现代煤化工、生物医药、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,实施一批科技项目,突破一批关键技术,转化一批先进成果,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互融共促、产业创新和特色创新共同发力。
四个不放过
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、“一岗双责”,压实主体责任。坚持分类施策,完善长效机制,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,切实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、整改不到位不放过、责任不落实不放过、群众不满意不放过。坚决杜绝敷衍整改、虚假整改、表面整改,确保中央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反馈问题按期整改到位。
五个到户
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,落实贫困户产业项目、技术培训、小额信贷、帮扶措施和农业保险“五个到户”,发展壮大中药材、小杂粮、农村电商、乡村旅游等,构建村村有脱贫产业、户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扶贫新格局。
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
坚持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定位,对症施策、分类指导,释放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,有序化解房地产库存,有效防控逾期交房、烂尾楼等风险,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搬得出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
加大控辍保学力度,强化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,精准实施对特殊贫困群体的保障性扶贫措施,让他们生活有改善、脱贫有保障。抓好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、就业培训、社会管理等后续工作,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逐步能致富。